舆情管理不得不懂的“前200效应”

中璋在《效应:舆论传播的100个定律》一书中,结合网络信息和舆论体量的新变化、新特点,对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和研究生于帆证实的“前10效应”进行创新发展,提出“前200效应”,分析了其心理机制,并作为在舆论事件初期观察研判其可能演变趋势的主要指标。

一、什么是前200效应

前200效应是指前200个网民的评论倾向,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后续评论的内容。

在网络舆论传播中,前200条网民的评论和观点会对后续成千上万条评论的内容和倾向产生决定性影响。这种现象基于“先入为主”和“社会性趋同心理”,前200条评论形成的意见气候会引导后续用户的态度和行为。人们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观点,形成群体共识,从而影响舆论的整体走向。

前200效应在营销、舆论引导和危机公关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通过引导早期评论,可以有效影响后续舆论的倾向和方向。

二、在营销中的应用

前200效应强调“先入为主”的重要性,通过早期评论塑造舆论基调,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营销、危机公关和产品评价管理。

(一)社交媒体营销

1.引导早期评论。在产品发布、活动推广或品牌宣传的初期,品牌方或营销人员可以积极引导前200个用户留下积极、正面的评论。

例如,通过举办线上活动,设置奖励机制,鼓励用户参与讨论并发表好评。这些早期的积极评论会像导师一样,影响后续大量用户的看法和态度,使他们更倾向于对品牌或产品产生好感。

2.制造热门话题。利用前200效应,可以制造出热门话题,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参与。

比如,品牌可以发起一个有趣、有争议性的话题讨论,鼓励用户发表观点。当话题的前200条评论形成了一定的讨论热度和倾向后,后续的用户会更愿意加入讨论,从而进一步扩大话题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曝光度。

(二)舆论危机管理

1.舆论引导。在舆论事件的初期,品牌或营销团队需要密切关注前200条评论的走向,及时发布正面信息、引导舆论。通过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以及积极回应用户的关切,争取在前200条评论中形成有利的舆论基调,从而引导后续舆论的发展方向,避免负面舆论的扩散。

2.危机公关。当品牌面临危机时,前200效应显得尤为重要。品牌需要迅速行动,争取在前200条评论中占据主动,发布危机声明、道歉信等,积极与用户沟通,表达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决心。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争取用户的理解和支持,为后续的危机处理赢得时间和空间。

(三)产品评价管理

1.激励早期用户评价。在电商平台等有用户评价的场景中,品牌可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早期用户留下评价。例如,提供优惠券、赠品等,以换取用户的真实评价。这些早期的评价会成为后续用户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如果前200条评价大多是积极的,那么后续用户购买产品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2.及时处理负面评价。品牌需要密切关注前200条评价中的负面评价,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应。通过与用户沟通,解决问题,将负面评价转化为正面评价,或者至少展现出品牌积极负责的态度。这样可以减少负面评价对后续用户的影响,维护产品的市场形象。

(四)营销内容引导

1.高质量内容发布。品牌可以利用前200效应,发布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如文章、视频、图片等,吸引用户的关注和评论。在内容发布初期,积极引导前200个用户的评论,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这些评论可以为后续用户提供了一个参考和讨论的平台,增加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话题引导与互动。品牌可以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或自身的产品特点,发起话题讨论,并引导前200个用户参与互动。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活动或奖励,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使话题在前200条评论中形成一定的热度和关注度。后续用户在看到这些热门话题和积极的评论后,会更愿意参与其中,从而扩大话题的传播范围,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影响舆论的机制

先入为主形成第一印象,社会性趋同心理促使群体认同和从众行为,信息效应提供参考信息,启动效应激活认知模式,沉默的螺旋形成意见气候,锚定效应设定判断基准。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使前200条评论成为舆论走向的关键因素。

(一)先入为主

1.形成第一印象。人们在接触信息时,往往会对最先看到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前200条评论作为事件或话题讨论的开端,为后续网友提供一个初步的认知框架。这些评论所表达的观点、态度和情绪,会成为后续网友判断和理解事件的基准,影响他们对事件的第一印象。

2.影响后续判断。一旦前200条评论形成了某种倾向,后续网友在发表评论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这种倾向的影响。如果前200条评论大多是负面的,后续网友即使原本对事件没有明确的态度,也可能会倾向于认为事件存在负面因素,从而在评论中表达出负面观点。

(二)社会性趋同心理

1.群体认同感。人们在社交环境中,有强烈的群体认同需求,希望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能够与群体保持一致。前200条评论所呈现的主流观点,会让后续网友产生一种群体认同感,认为自己的观点与大多数人一致是正确的,从而更倾向于跟随这种主流观点进行评论。

2.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在面对不确定的信息或情境时,人们往往会参考他人的行为和观点来做出自己的决策。前200条评论所形成的意见气候,会给后续网友提供一个参考,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与大多数人相同的观点,以避免被群体排斥或孤立。

(三)信息效应

1.提供参考信息。前200条评论为后续用户提供一个信息源,这些评论中所包含的事实、观点、情绪等信息,会影响后续用户对事件的认知和理解。如果前200条评论中提供了大量的负面信息,后续网友可能会对事件产生负面的看法;反之,如果前200条评论中充满了正面信息,后续网友也可能会对事件持积极态度。

2.引导信息传播。前200条评论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会引导后续网友关注事件的某些方面,从而影响信息的传播方向。如果前200条评论都集中在某个具体的争议点上,后续网友也会更倾向于围绕这个争议点进行讨论,进一步强化这个争议点在舆论中的重要性。

(四)启动效应

1.激活认知模式。前200条评论中的信息和观点,会激活后续网友大脑中相关的认知模式和记忆,使他们在思考和评论时更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如果前200条评论中提到了某个与事件相关的负面案例,后续网友在评论时可能会更容易联想到这个案例,从而对事件产生负面评价。

2.影响信息处理。启动效应还会影响后续用户对新信息的处理方式。如果前200条评论中存在某种倾向,后续网友在接触新的、与事件相关的信息时,会更倾向于以这种方式进行解读和评价。

(五)沉默的螺旋

1.意见气候的形成。前200条评论所形成的主流观点,会营造出一种“意见气候”,让后续网友感受到某种观点在群体中的强势地位。这种意见气候会对后续网友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害怕表达与主流观点不同的意见,担心被群体排斥或嘲笑。

2.滚雪球效应。随着越来越多的网友选择沉默或附和主流观点,主流观点的力量会不断得到强化,形成滚雪球效应。这种强化会进一步巩固前200条评论对舆论的影响力,使后续网友更加倾向于跟随主流观点,从而导致舆论的极化。

(六)锚定效应

1.设定判断基准。前200条评论中的信息和观点,会成为后续网友判断和评价事件的基准或参照物。这种基准会影响后续网友对事件的感知和评价,使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前200条评论的限制。

2.影响态度形成。锚定效应还会对后续网友的态度形成产生影响。如果前200条评论中存在某种倾向,后续网友在形成态度时,会以这种倾向为基准,进行调整和修正。如果前200条评价很高,后续网友在评价时,也可能会倾向于给出较高的评价。

四、在危机公关中的具体操作

危机公关中,运用前200效应,通过迅速发声抢占舆论先机、积极回应负面评论澄清误解、实时监测调整策略等措施,可以有效化解舆论危机,维护品牌形象。

(一)初期迅速发声,抢占舆论先机

1.快速反应。在危机事件发生的初期,也就是“钻石1小时”内,涉事方应迅速行动,成为事件的“第一定义者”,从而影响公众对事件的第一印象和基本判断,有效引导舆情走向。

2.信息权威。发布的信息必须权威、准确,向公众说明事件的基本情况、企业的态度以及初步的应对措施等,解答公众的疑问,消除误解。避免模糊和含糊其辞,以免引发更多的猜测和负面舆论。

3.多维传播。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渠道,同步发布声明和信息,确保信息能够广泛传播,覆盖更多的网民,使前200条评论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

(二)引导舆论走向,塑造有利氛围

1.发布积极正面信息。在危机公关的各个阶段,持续发布积极正面的信息,如企业的解决方案、改进措施、对受害者的救助行动、对问题的反思与整改等,引导公众关注企业的积极努力和负责任的态度,增加正面评论的数量,使后续评论整体偏向正面。

2.借助意见领袖和媒体影响力。邀请行业内的意见领袖、知名媒体人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等,对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论,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往往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影响力,能够引导前200条评论的走向,进而影响后续公众的看法。

3.鼓励员工和合作伙伴发声。动员企业的员工和合作伙伴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正面评论,分享他们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这些来自内部人员的真实声音能够增加舆论的可信度,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

(三)回应负面评论,化解舆论危机

1.及时回复与澄清。密切关注前200条评论中的负面言论,对于不实信息、误解或谣言,及时进行回复和澄清,提供准确的事实依据,纠正公众的错误认知,避免负面信息的进一步传播和发酵。

2.表达歉意与承担责任。如果危机事件确实是由于企业自身的问题所导致,应在前200条评论中真诚地向公众道歉,承认错误,并明确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出具体的补救措施,如产品召回、赔偿方案等,以挽回公众的信任。

3.引导负面评论转向建设性反馈。对于一些虽然表达了不满但具有一定建设性意见的负面评论,可以积极回应并表示感谢,邀请评论者进一步提出建议和意见,将负面评论转化为企业改进工作的动力,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企业积极倾听和改进的态度。

(四)持续调整策略,确保引导效果

1.实时监测舆情动态。利用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和团队,对危机事件的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关注前200条评论的变化趋势以及公众情绪的波动,及时掌握舆论的最新走向,为调整公关策略提供依据。

2.灵活调整公关策略。根据舆情监测的结果,如果发现前200条评论的倾向与预期目标不符,或者出现了新的舆论热点和问题,应及时灵活地调整公关策略,如改变信息发布的重点和方式、加强与特定群体的沟通等,以确保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长期跟踪与善后处理。危机公关不仅仅是短期内的应对,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和善后处理。持续关注公众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评价和态度变化,通过后续的优质产品和服务、积极的社会责任行动等,逐步修复企业形象,重建公众信任。(网络资料)


Leave a Reply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