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传播源

在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过程中,舆情源头和发展方向的获取至关重要。在信息化时代,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舆情监测方法技巧,还需要了解舆情的来源渠道都有哪些,以便于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舆情。

(一)传统媒体

在互联网没有兴起之前,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构成社会舆情的主要形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传播信息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源头。

其一,传统媒体报道引发网络舆情。传统媒体本身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其对事件的专业监督报道、对事件原因的深度挖掘与分析、权威发布信息以及以评论等方式跟进关注,不仅让事件迅速扩散及传播,也会让事件舆情演化发生质变,真正成为社会热点。

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315晚会,通过深度报道,揭露行业乱象。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的经参调查室,采写的文章《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关注煌市阳关林场,近十余年来持续遭遇大面积砍伐,万余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该报道刊发后,掀起巨大的舆论冲击波,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成立中央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其二,新闻报道推动网络舆情演变。传统媒体的报道是推动社会舆情衍变的重要因素。传统媒体对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连续报道,或深度挖掘报道,会推动网络舆情形态的变化。

例如,2024年9月,打假博主曝光东北雨姐所售“纯红薯粉条”实为木薯淀粉制作。央视记者实地走访辽宁本溪和朝阳,揭露两大核心问题:成分造假,检测证实粉条“未检出红薯源性成分”,且东北雨姐团队明知成分问题仍虚假宣传。人设欺诈,团队租用农村民房,雇佣演员虚构“农村创业者”形象,将磨石崖村变为“影视基地”。央视报道直接推动辽宁本溪、朝阳两地市监局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涉事产品封存送检,并最终确认其虚假宣传行为。

其三,媒体评论推动舆情事件发展。在新媒体时代,评论在网络舆情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评论不仅是引导舆情发展的催化剂,还通过多样的互动和传播促进了公众对事件的全面理解和理性认知。

比如,在三河市牌匾事件中,初期三河市官方采取“鸵鸟策略”,仅以“未下发文件”“自愿改回”等模糊回应搪塞,导致舆情进一步发酵。随着人民网、新华网、半月谈、人民日报客户端等30余家主流媒体的集体发声,舆论场从“地方争议”转向“全国性治理议题”。

再比如:在2018年昆山反杀案中,就“正当防卫”的界定引发了舆论圈层激烈交锋,虽然之后警方认定于海明属于正当防卫,但就“正当防卫”如何界定的讨论并未停止。对此《人民日报》于2018年9月2日发表评论《不能苛求防卫者都是黄飞鸿!》。此文可以说触及了问题的本质,同时也接纳了民众的意见。2020年9月3日,《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对“正当防卫”做出了系统、全面的规定。

(二)网络媒体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得网络媒体成为社会传播的重要媒介,社会舆情借助网络空间和网民社群传播,演化成复杂的网络舆情。

第一种类型,聚合传统媒体信息。不管是转载传统媒体信息还是互动话题讨论,网络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形成对于某个事件的聚焦性关注、讨论和行动,都是网络舆情得以形成的基础。在传统媒体时代,公众对某各事件的关注会受到媒体传播周期和版面的限制,而网络媒体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二种类型,聚焦引发网络舆情。网络媒体突破时空的限制,方便了网民在同一时间关注某一事件,并可以通过留言评论参与讨论。尤其是在算法的加持下,很多舆情事件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发酵。

第三种类型,社群圈层助推舆情。私域社群因为扎根于社交平台,表言论的低成本,又处于企业的频繁触达下,用户会自然地对社群的服务、产品、活动等信息表达自己的感受,宽泛的用户情绪会在某个场景、某个时间节点,不经意间转化为社群负面情绪,令负面舆情诞生。

私域社群的场景特殊性,导致舆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区别在于,有的言论如云烟,过之即散;有的言论如扇动风暴的蝴蝶翅膀,轻轻一扇,就会促成一场舆论风暴。如果无法及时把控走向,负面舆情发酵起来,必然是一场灾难。

(三)个体网民

在网络舆情事件中,个体网民是很重要的促发源头。一是作为当事人,他们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引发舆情;二是作为围观的“吃瓜群众”,他们对于新闻或者话题事件的转发、评论会推动舆情事件的发展。

第一,舆情当事人表达诉求。例如,石家庄铁道大学因家属院封门事件引发全网关注与讨论。2025年5月27日,多名学生发帖反映并谴责该校职工家属的封门行为,一名学生在直播维权过程中,其手机疑似被校领导夺走,引发肢体冲突,导致学生手掌受伤出血,直播被迫中断。校方随后发布声明称“未有不当行为”,并将封门行为定性为“临时管理措施”。随后,当地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第二,网民围观式参与传播。尤其是受共情效应的影响,公众对社会事件的评判往往带有自我的情感投射,如果涉事方的某些特质与个体自身有相似点,就会促使网民产生某种代入感,比如民生问题,可能会发生在大多数人身上,容易令人们产生强烈的同理心,这会使有了强烈的意愿去表达共同诉求。

第三,自媒体“意见领袖”传播。相比与传统意见领袖,新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具有更加鲜明的身份特点。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通常在某一领域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或经验,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指导。

新媒体意见领袖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社交媒体平台,而是通过跨平台传播来扩大影响力和覆盖范围。他们可以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和互动,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网络意见领袖也分不同的类型,需要警惕的是出于谋取关注和点击量的目的,制造或夸大事实,误导公众的人。


Leave a Reply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