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声明从来不是简单地“还原真相”。
在公共舆情的高压之下,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回应公众最在意的关切,释放情绪,引导注意力回到被忽略的事实和企业的立场表达。
一|从理想“八问式”声明说起
10月31日,理想汽车在起火事故八天后,发布了一份“八问式”声明,这是企业危机应对声明中比较少见的结构化详细回应,时隔几日仍有自媒体挖掘这份声明背后隐藏的事实。本文不议真伪,我们暂且忽略理想回答了什么,我们来解构下八个问题问了什么,如何层层递进复刻公众关切。
八个问题传递三层信息:
第一层:关于事故车
面对此类安全事故,公众第一反应是了解事件真相,当事产品“安不安全”。
理想首先自问了三个最核心的问题:
第一问:从视频中看到,从发现问题到紧急逃生只有短短几秒?
这是在问有没有逃生时间,驾乘人员什么时间发现问题,到爆燃前,有没有逃生的窗口。
第二问:此次事故里电池爆燃是电芯的问题吗?
这是在问当事车有没有天生缺陷。新能源车与生俱来的一个坏印象就是电池爆燃,突然、剧烈,是恶劣事故频发的基础,每次新能源车爆燃,有人员遇难,邻车被波及,视频都会被广泛传播,被视为是新能源车的天生缺陷。这一问就是在问事故的原因会不会又是电芯。
第三问:事故发生后,二排电话门是否可以正常开启?
这是在问如果发生事故,驾乘人员是不是有逃生的通路。新能源车遇到事故,低压电源受损,往往会造成车门无法打开,驾乘人员无法逃离,这是新能源车给公众留下的另一个不良印象,这一问就是在问当事车上乘客是否有逃生的可能。
第二层:关于当事车型的系统风险
深层的恐慌来自灾难复发的可能性,特别是媒体会引导关注危机事件的系统性风险。
第四问:以后如何避免此类事故发生?
这是在问这个系列的车型是不是都有这个问题,系统性问题,意味着同样的灾难,仍有可能复发,远比偶发事件更值得恐慌。
第五问:为什么事故最终调查结果没出来,要进行主动召回?
这是在问还有没有隐藏的事实。声明标题就已经提及理想MEGA 2024款召回,调查未完就启动召回,这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隐瞒了更大的风险因素,让厂商不得不斥巨资即刻召回。
第三层:关于我的车
当灾难事故被看清,其中的消费者,自然会回归到“我与这件事的关系”,沟通才进入终局阶段。
第六问:此次召回的是哪些车?召回的具体措施是?
这是在问我的车是不是在其中,如果是,我的车该如何被召回?
第七问:本次召回车辆的先后顺序是怎么决定的?
依然是在问我的车该如何被召回。
第八问:我的车会不会发生类似事故?
从回应看,这个问题是帮助不在召回批次的车主提问,我的车是否安全。
危机事件的受众纷繁复杂,参与的心态不一,但是简单分类可以分为吃瓜群众和当事人,前者关注事件的影响,后者更关注事件的解决方案。
理想这八个问题,正是面对猎奇、愤怒、恐慌、避险这些混杂的心态,逐级结构,优先回应重点关切,安抚公众情绪。
二|为什么声明必须回应公众关切
声明重来不是单纯的案件复盘,公共舆情的发展中事实永远跑不过情绪价值,固守本位认知的事实,逐一更正外界错误的认知,这都是常见的误区,往往是越回应,越多二次危机的素材,翻车不断,热度不减。
公共危机的应对中,释放公众的情绪压力,进而引导公众关注一些被忽略的重点事实,推动公共舆情焦点的转移和反转,常常会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准确理解公众的关切,回应公众的关切,是获取公众注意力的唯一路径,反之就走向新闻的外溢,遭遇群起而攻之的新闻挖掘,甚至网暴。
而如果可以回应公众关切,就可以借机“植入”你最想公众关注的失焦事实,有效表达品牌方的观点,有机会反转舆情的走势。
一份好的声明,不是把所有问题都回答完,而是让公众知道:企业已经理解他们最在意的问题。
三|如何回应公众关切:
感知公众关切,是正确回应的前提,笔者梳理了这份排查清单。
官方声明的撰写,首先是一场向内的自我盘问,它不是写给外部的答案,而是写给自己看的清单。
1.事件关切
公众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关注事件发生的经过、成因、结果等
需要回应以下问题:
1)发生了什么?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处置过程。
2)为什么发生?
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事件的结果是什么?
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对当事人造成什么影响
4)有没有人违法违规?
是否违反国家或行业标准、广告标签法规、民法或专利版权等其他规定。
2.系统风险关切
公众想知道“会不会再发生”,关注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是不是会再次出现或扩大。
需要回应以下问题:
1)事件是否反映了系统性问题,是偶发还是结构性。
2)是否涉及管理缺陷或文化问题,这类隐性风险往往会在其他产品或服务中复现。
3.涉己关切
公众想知道“这和我有没有关系”,关注事件是否与自身有关,是否造成现实或潜在影响。
需要回应以下问题:
1)此事件是不是跟我有关?
我是否使用相同批次产品或服务。
2)会对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我造成什么样的现实伤害与未来风险。
3)如何避免伤害?
召回、退换货、补偿方式与流程。
4)未来我应该注意什么?
使用指引、风险提示、自救方式
4.衍生关切
公众想知道“企业的态度是什么”。如果事件不只是一家企业的问题,或者事件代表某一个领域的普遍性问题,针对当前企业来说,可能需要回应以下问题:
1)本企业的处置方式是否符合公序良俗?
2)是否符合公众对本品牌的更高期待?
3)是否对行业问题提供了正向示范或改进方向?
结语
公关回应从来不是“知无不答”,也不是“把真相写满”。
真正有效的声明,是在取舍之间,设定有效的沟通策略。